跌倒撞到頭要觀察多久?醫生警告:忽略警訊恐錯失黃金治療機會

跌倒撞到頭要觀察多久?醫生警告:忽略警訊恐錯失黃金治療機會

黃金72小時:急性腦損傷的關鍵觀察期

撞到頭後的前72小時,是評估急性腦損傷(如急性腦出血、腦挫傷)最關鍵的時期。即使傷者當下看起來無大礙,仍可能因延遲性出血導致病情以驚人速度在短時間內急轉直下。因此,在這三天內,家人或陪伴者應每隔3到4小時密切觀察傷者的情況是否出現以下「危險警訊」,只要出現任何一項,都應立即送往醫院:

意識狀態改變:變得嗜睡、難以叫醒,或甚至陷入昏迷。

劇烈或持續性頭痛:頭痛不但沒有緩解,反而愈來愈嚴重,特別是早晨睡醒時頭痛最劇烈。

噁心與嘔吐:出現持續性的嘔吐,尤其是呈現「噴射狀」的嘔吐兩次以上,是顱內壓升高的明顯症象。

神經學症狀:

肢體:單側手腳無力、麻木或無法平衡。

語言:突然說話不清楚、詞不達意。

視覺:視力模糊、出現複影或兩邊瞳孔大小不一。

抽搐:手腳或嘴角出現不自主的抽動。

嬰幼兒與兒童的特殊警訊:除了上述症狀,若一歲半前的嬰幼兒出現前囪門異常膨出,或安撫後仍持續哭鬧不休、活動力及食慾明顯下降,也應立即送醫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若受傷的機制屬於高風險,例如:從高處墜落、時速超過60公里的車禍、未戴安全帽的撞擊,或傷者本身有肝腎功能不佳、凝血功能異常,或正在服用抗凝血劑(如阿斯匹靈),建議無論當下有無症狀,都應先就醫進行電腦斷層掃描(CT)評估。

兩週內持續監控:腦震盪的恢復與變化

若經醫師診断為腦震盪(腦部無實質出血或挫傷),大部分症狀會在第一週內改善,但仍需持續觀察至少兩週。腦震盪如同大腦暫時「當機」,是神經功能性的損傷,常見的「腦震盪後症候群」包括:

持續性頭暈、頭痛

噁心、想吐

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變差

情緒波動顯著(易怒、焦慮或憂鬱)

在這段期間,傷者的不適症狀應該要逐漸改善。如果頭痛在返家一週後反而越發劇烈,或頭暈症狀持續一個月以上,甚至出現新的神經學症狀,都應立即回診,以排除延遲性出血的可能性。

此階段的居家照護重點:

充分休息:放空是最好的休息方式,應避免看電視、玩遊戲等過度用腦的活動。

補充水分:多喝水有助於身體恢復。

注意安全:因頭暈可能導致二次跌倒,在改變姿勢時動作應放慢。

避免刺激:暫停飲用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飲品與刺激性食物,並盡量待在安靜、光線柔和的環境。

暫緩劇烈運動:應暫停所有可能碰撞頭部的運動。

長達三個月的警覺:提防長者的慢性腦出血

對於70歲以上的長者而言,撞到頭的觀察期需要拉得更長,甚至長達三個月。這是因為長者腦部略為萎縮,顱內空間較大,即使靜脈血管破裂緩慢滲血,也可能在數週到三個月後才因血塊累積到一定程度而產生症狀,此即「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」,發生此併發症的機會不容小覷。

這種出血的症狀非常容易被誤認為是中風或自然老化,例如:

單側手腳漸進式地變得無力

走路愈來愈不穩、容易跌倒

反應變得遲鈍、記憶力衰退

性格改變或變得木訥

因此,若家中有長者,特別是患有失智症或有跌倒病史者,在撞到頭後的三個月內都應特別留意其行為與活動能力的變化。如果醫師評估風險較高,甚至會建議在三個月後再做一次電腦斷層掃描以策安全。

表格:觀察與警訊

觀察期間

主要風險

觀察重點與警訊

黃金72小時

急性腦出血、腦挫傷、腦水腫

意識改變、劇烈頭痛、噴射狀嘔吐、抽搐、單側無力。出現任一項應立即就醫。

兩週內

腦震盪後症候群

頭暈、噁心、注意力不集中。症狀應逐漸改善,若惡化或出現新症狀需回診。

三個月內

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(尤其長者)

類似中風的漸進式症狀、步態不穩、反應遲鈍、性格改變。長者或服藥者風險更高。

常見問題

Q1: 撞到頭腫了一個大包,可以搓揉嗎?該冰敷還是熱敷?

不可搓揉。搓揉可能導致血管破裂,使血腫更嚴重。正確處理方式是在受傷後的48小時內進行冰敷,可用毛巾包裹冰袋,每次15-20分鐘,避免直接接觸皮膚造成凍傷,此舉可幫助血管收縮、減輕腫脹與疼痛。48小時後再改為熱敷,幫助身體吸收已凝結的血塊。

Q2: 當下電腦斷層(CT)檢查沒事,是否就代表完全安全了?

不完全是。CT的目的是有效排除當下的急性、大量出血或骨折,但無法預測延遲性出血。這就是為何傷後持續觀察如此重要,特別是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或年長者,仍有慢性出血的風險,應與醫生討論後續追蹤計畫。

Q3: 輕微腦震盪可以正常睡眠嗎?家人需要半夜把我叫醒嗎?

可以,充足的休息對大腦恢復至關重要。不過,在受傷後的首個夜晚,建議家人可定時喚醒傷者,確認他能被正常叫醒且對答正常。對於孩子,則建議在72小時內都需夜間喚醒檢查。如果傷者變得極度難以叫醒,應立即送醫。

Q4: 撞到頭後可以吃止痛藥嗎?會不會掩蓋病情?

可以適時服用一般的止痛藥(如普拿疼)來緩解頭痛。醫師指出,若是因嚴重顱內出血造成的劇痛,普通止痛藥是無法掩蓋的。但切記不可自行服用安眠藥,以免因藥物效果而無法判斷傷者的意識狀態。

總結

撞到頭後的觀察絕非幾個小時就能了事。一份清晰的急診電腦斷層報告僅代表「檢查當下」的狀況,並不保證未來百分之百安全。我們必須根據傷者(特別是孩子)的年齡與狀況,建立分層的觀察時間軸:72小時的急性危險期、兩週的腦震盪恢復期,以及針對長者需長達三個月的慢性出血警戒期。來自家庭的細心觀察與支持至關重要,保持警覺,並在任何疑慮時尋求專業醫療協助,才是面對頭部撞擊最正確且負責的態度,為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做好把關。

資料來源

撞到頭小心腦震盪或腦出血

撞到頭,不可不知的8件事

腦部受到撞擊如何處理#腦震盪黃金72 … – Facebook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