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太多以分享经济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屡屡闯入我们的眼帘,现已逐步延伸至居住、办公、汽车出行、无人货架、无人便利店、充电宝、KTV、家居、厨房、快递柜、按摩椅等多个领域,以共享为名、行商业之实的大旗,正高高举起。
文/周慧婷 亿欧专栏作者
前不久,有一篇文章火了,标题也很吸引人,叫做《给共享经济判个死刑》。为什么会再提这篇报道呢?首先,其话题围绕着“共享”,而以闲置为核心的共享商业模式恰恰是我们今天着重讨论的“分享经济”的核心要义。
文中,作者用一句话来形容这种模式——“套用线上世界的发展规律,用资本把线下世界逐渐地转化为类线上的无处不在的连接和服务”,而这也是现在整个互联网世界和资本在做的事情,同时,这句话恰恰反映了孕育出分享经济这种商业模式的源泉。
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,文中以“C2C”闲置式租赁的定位去否定“共享经济”多种商业模式的做法对吗?答案是不然。
当下,分享经济乃至共享经济正基于利用互联网整合配置海量资源的方式,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,从而改变每个人的生活。其中,并不是所有相关的商业模式都以C2C为主,也有不少B2C的商业模式,这与细分行业的自身属性密切相关。
比如共享办公、共享住宿、共享汽车等等,它们在服务端确实需要一些B端企业主动为用户提供信任基础,方能促成交易,但这并不构成判“死刑”的理由。
相反,在国内,分享经济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,太多以共享经济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涌现。据亿欧统计,这种以“共享”为名、行商业之实的多种商业模式已逐步延伸到居住、办公、汽车出行、无人货架、无人便利店、充电宝、KTV、家居、厨房、快递柜、按摩椅等多个领域,“分享经济”的大旗,正高高举起。
在上述分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大盘点中,我们围绕多个细分领域、分别挑选处较有代表性、知名度较高或具创新性的企业,按照行业属性、成立年份、融资轮次进行汇总,一共收录了167家公司。其中,盘点中涉及到的“分享经济”的不同商业模式共有41种。
为什么这么多新型业态会集中涌现?有不少行业观察者曾分析过原因,比如消费升级的影响、消费人群和消费方式的迭代、整体经济环境的优化、城镇化进程加速等等。
不得不承认,我们正处在一个“无共享、不经济”的新时代,而这种分享经济当中的“共享”精神将不仅能为我们带来生活上的便利,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社会环境的优化,提高资源的利用率。比如共享快递柜、共享单车等业态。
据澎湃新闻报道,今年双11,全国将有13个城市投入使用共享快递盒,这种共享快递盒的特点在于单个制作成本低,且单个快递盒的使用寿命可达1000次以上,大大降低了单次使用成本,同时也降低了包装垃圾的排放量,这无疑能够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。
这只是分享经济商业模式下的其中一隅。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先进、交流环境愈加开放的社会环境下,人们生活中的通信、交通等多项成本得到了快速降低,促使边际成本下降,同时也使交易成本趋向于零,这就为分享经济的“崛起”或“爆发”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。
当前,行业内涌现了不少关于“伪共享”等相关话题的讨论,有人认为分享经济已经错失了发展的风口期,有人认为它还有待升级,也有人对部分共享型商业模式较为看好,观点不尽相同。不过,这恰恰是“分享经济”这一模式极具魅力的关键所在。
那么,分享经济究竟有没有创新方法论?火热的共享单车究竟经历了什么?共享汽车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新风口?处在漩涡中的“共享充电宝”,究竟能走多远?在众多商业模式当中,谁会成为分享经济乃至共享经济的超级IP?
带着这些问题,亿欧公司将于2017年12月14日举办2017亿欧创新者年会之分享经济专场峰会,相信你会找到答案。
报名入口
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;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。